USF全球城市讨论会上海站在上海交大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9-06-10 浏览量:321

2019年5月29日,由城市研究国际基金会(Urban Studies Foundation,USF)发起的全球城市系列讨论会(Global Urban Debate Series,GUD)上海站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老图书馆一楼会议室成功举行。USF城市系列讨论会是USF基金会最新设立的一个品牌学术活动,旨通过对城市研究重大问题的辩论式讨论,推动城市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讨论。USF城市系列讨论会计划在上海、伦敦、悉尼、新加坡等全球城市轮流举办,这次上海站活动,是该系列活动的第一站,以“城市研究的未来——中国视角”(The Future of Urban Studies: The China Perspective)为主题。

USF全球城市讨论会上海站由USF基金会理事(trustee)、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双聘教授陈杰教授在今年初提出申报计划后获得USF基金会批准而设立,由陈杰教授与USF基金会前理事、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UCL)巴特莱特规划讲席教授吴缚龙教授共同发起,得到了海内外众多知名城市研究学者的积极响应。

在5月29日下午的讨论会上,陈杰教授和吴缚龙教授共同作为论坛的主持人,论坛的讨论嘉宾共有7位,包括: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规划学院院长Nick Gallent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俄亥俄州立大学城乡政策讲席教授Mark Partridge(国际区域科学协会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主席),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何深静教授(Urban Studies期刊中国编辑)、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张晓玲副教授(多个城市相关国际学术期刊编委,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委小城镇化重点项目)、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博士(曾长期在世界银行工作,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hga030皇冠手机登录地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研讨会专家阵容十分强大,有两位英国社科院院士、两位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还有多位专家都担任城市研究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编辑,对城市研究都有十分深厚的造诣,而且来自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多个不同学科背景,对话的学科交叉特点显著。

主持人陈杰教授在论坛开始时候介绍了城市研究国际基金会(USF)的基本情况和本次城市研讨会的出发点。USF是城市研究国际权威期刊Urban Studies(SSCI一区)的母公司,自2008年创立以来,一直是推动全球城市研究发展的重要基金会之一,通过资助博士生、博士后、访问学者、系列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理论、实证、方法等方面有重要创新与突破的高水平城市研究。USF的学术资助由11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进行分配,理事都是全球范围内在自我申请基础通过现有理事投票选拔出来的权威资深或新锐的并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城市研究学者,每位理事任期4年,可最多任期两届。陈杰教授于2016年当选USF基金会理事。USF全球城市研讨会由USF理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地理与环境系Hyun Bang Shin教授发起倡议,计划在USF理事所在的全球城市轮流举行。陈杰教授在对本次研讨会的出发点介绍中强调,本次研讨会的目标是从中国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城市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总结现有中国城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未来中国城市研究的重要趋势、关键问题、历史使命和范式方法。

随后,论坛与会嘉宾在陈杰教授和吴缚龙教授两位主持人的轮流发问引导下,逐次围绕未来城市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乃至辩论。这些问题包括:城市研究的共性与地方特性,中国城市研究的特色、理论贡献和对推动城市建设的价值,城市研究在框架、方法、技术等方面在未来可能遭遇的转型,未来城市研究的关键性命题与可能的新技术,城市研究范式变迁对青年学者的挑战,青年城市学者的历史使命,城市理论研究的实践指导价值等。与会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将近4个小时的热烈与深入讨论,到论坛临近结束时候专家们仍积极发言,意犹未尽。

在讨论及辩论过程中,与会嘉宾共同认为,城市研究是典型的以研究对象为出发点的一个研究领域,这注定了城市研究必须极具问题导向意识,要高度重视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城市研究最终是要为解决城市现实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福祉而服务。这方面的讨论紧密围绕城市研究中的空间与地域属性该如何处理、城市建设城市更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发展与社会公平及公平正义的互动、城市治理如何体现民主参与等议题而展开,这包括如何处理城市研究中的理论工具、逻辑、概念、异质性等问题充分展开。

随着论坛讨论的深入,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与会嘉宾各持己见,甚至观点针锋相对。比如有多位专家认为,中国城市研究目前来说,大部分还是基于中国案例观察对经典城市理论进行确认或部分修正,但还没有形成自己原创性的理论体系,只能是提供了一些经典理论的案例经验。还有学者认为,就没有必要过多强调基于中国国情(China-specific)的城市研究,理论一定是具有相当大范围的抽象性和普适性,如果不能上升到一般普适性、不具有可复制性和可移植性,那还不能称为理论创新,所以不存在只适用于中国的城市理论。这些学者认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历程虽然波澜壮阔,但就至今而言的研究,既没有推翻任何经典城市理论,也看不到必然就会产生原生性理论。吴建南教授在讨论中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经验十分独特,已有的经典理论难以解释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很多现象,由此可以形成非西方理论构建三条由易而难的路径,即基于中国情景补充新概念、改变西方的理论形态以及提出全新的理论。吴建南教授以其前期的研究以及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实践的案例,特别是结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创办的机缘与使命,阐述了中国城市研究者对原生性城市治理理论的追求。

论坛上专家们还讨论了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对城市研究未来范式的影响,认为短期内作用还是有限,但长远来看趋势不容小看,城市研究者都要紧密跟踪,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会议观众除了校内师生,也有来自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海外学者,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的教授与研究生,会议也吸引了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研究中心、泰和集团等负责人的参与。在嘉宾陈述结束后,观众踊跃上台发言和提问,就如何理解中国城市研究的特性和如何从他处理解中国城市研究等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深入互动。

最后,陈杰教授总结了在城市研究的建构与解构过程中,对城市经典理论进行合理使用与修正的重要性。本次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进行了全程录像,将在适当编辑后在互联网上开放给全球城市研究者及公众进行公开浏览,以促更多交流和对话。

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联合资助项目“中国城市发展的金融化趋势及金融风险”(NSF71661137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城市住房供应模式变迁对居民住房选择行为的影响及经济社会效应”(NSF71573166)的联合资助,在此致谢。

Back to Top
Baidu
sogou